沈帥青:高科技助走難 更多難民逼爆歐洲?
發布時間: 2015/09/08 08:00
難民大舉湧歐洲,事件惹全球關注,惟別以為難民就是爛衫爛褲,反而是你想不到的Hi-Tech一族,靠手機逃亡、高科技輔助走難,可是或亦會催生更大型難民潮,逼爆歐洲?
數以百萬計的中東難民,為避開戰火而逃往歐洲,事件漸惹國際同情,更多人留意事態進展,或亦改變了大家對難民的認知。一班難民近日成功坐船偷渡至希臘,為了慶祝,不少年輕難民在沙灘舉起自拍神棍、用手機自拍,臉帶笑容、舉V字手勢的一幕,引來部分外地網民嘖嘖稱奇,指他們衣着完好、又擁智能手機,不似難民。
但誰說衣衫襤褸、一無所有的才是難民?或者在大眾想像之中,難民都是身體瘦弱、欠讀書機會,但在這次因戰亂而離家的難民之中,不少人是高科技一族。
外國媒體如《紐約時報》、法新社等,均報道在今次逃難潮,智能手機就是難民的必備工具。他們每逢逃難到一個地方,首要的事就是買上網卡,對難民來說,手機、叉電器來得比食物更重要。
在科技年代,逃難也要高科技化。對難民而言,手機可上網聯繫世界,就是不可或缺的逃難好幫手,有了Google Maps、定位功能,可以知道自己身處何方,尋找逃難路綫;透過WhatsApp等通訊程式,則是與親友保持聯絡,收取事態最新發展的資訊。
更為有用的,當屬各個讓難民互通消息的Facebook群組。據國際傳媒報道,這些由難民組成的群組,成員數以萬人,在群組之內,除了有「蛇頭」主動賣廣告、為難民報價,更多是難民之間的經驗分享,人人以文字、圖像、影片等,訴說走難經歷,成功的逃難者,會列出逃難的詳細路綫、所需經費,又會推薦較可靠的蛇頭、比較哪個國家對難民有較好待遇等。
只要手機可接通上網,難民在群組之內,就可獲得一切有關走難的資訊,若然仍有疑問,亦可主動發問,其他難民本着同舟共濟之心,自然熱心答覆。實際上,更有難民主動研發手機App協助他人,一個名為「Gherbtna」的app,就由一名敍利亞難民研發,內裏教導難民如何適應在土耳其生活,諸如怎樣開銀行戶口、申請簽證等。
有高科技輔助,無疑對難民是好事,更是最大助力,其一是資訊的透明化,促使成本降低,既因網上列出各個蛇頭的價錢,蛇頭就不敢漫天殺價。據《紐約時報》指,自難民潮爆發以來,蛇頭收費反而下降一半。且有成功者在網上分享逃難路綫,令不少後來者連蛇頭也不找,乾脆「自由行」,省下更多費用。
再者,高科技能夠減低走難的危險程度。以往走難兵荒馬亂,隨時不知自己身在何處、哪裏有危險,但到了現在,用手機上網就可尋找較安全地方、得到危險「警報」,走難也較安心吧?
更重要的是,走難的成功機率大大提高,難民透過網絡互相幫助,哪條是最佳路綫、哪個國家的邊境容易跨過、哪裏傾向接收更多難民等,全部問得到。
科技帶來強力幫助,難民自然善用手機,但無奈的是,或成為歐洲國家的頭痛問題。本來打算留國的中東難民,在網絡看到一個個成功例子,推升他們離國的意慾,且知道高科技可令逃難風險降低、成功率趨升,更多人亦願意冒風險離國,讓難民潮愈加洶湧。
網上資訊以極高速傳播,在短時間之內,已可引來大批難民出走,令難民潮更加激化,但當他們一窩蜂擁入歐洲國家,一時間帶來的壓力,卻未必是歐洲諸國所能承受,既是當地國民或會產生反移民情緒,造成社會動盪,而對政府來說,如何安置難民亦棘手,背後是龐大的開支,以及社會治安等成本。
以德國為例,該國向難民發放現金等的援助制度,令其成為大多難民逃難的目標,去年已接受20萬人庇護申請,今年則預計增至80萬人,估算會造成政府100億歐元(約836億港元)的巨額開支。
難民問題有如熨手山芋,一方面收容難民屬人道幫助,現時國際社會對難民亦愈見同情,迫使歐洲政府多收難民,可是在另一方面,歐洲政府要處理亦難,況且在高科技的推動下,難民浪潮短時間內驟變得洶湧龐大、人數急速攀升,歐洲各地政府又是否能有高招對策,令情況不致出現爆煲局面?
撰文 : 沈帥青